腸造口手術和下背痛關聯

 

 

 

 

 

 

什麼是腸造口手術?

腸造口(Stoma)是指手術將腸道的一部分通過腹壁接到體外形成的開口,主要用於治療某些胃腸疾病,例如結腸癌、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其功能為排泄體內廢物。

常見的造口類型:

  1. 結腸造口(Colostomy)
  • 將乙狀結腸的一部分接到腹壁外,用於排泄固體糞便
  • 手術位置位於左下腹
  1. 迴腸造口(Ileostomy)
  • 小腸末端接到腹壁外,用於排泄液態或半固體糞便
  • 手術位置位於右下腹。

 

研究報告顯示

全球每年約有數十萬名患者接受腸造口手術,而這些患者中有70%會因術後併發症和姿勢改變而出現下背痛問題。

 

腸造口手術如何影響身體?

  1. 腹部結構的改變
  • 手術過程中會切開腹部核心肌群,導致術後肌肉力量減弱,進而影響腹部的支撐功能。
  • 術後形成的疤痕會減少筋膜的滑動性,限制活動範圍。
  1. 姿勢改變
  • 為避免壓迫造口袋,患者可能無意識地改變站姿或走路方式。
  • 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導致身體代償,增加下背部的負擔,進而引發慢性下背痛。
  1. 相關的併發症
  • 術後腹壁肌肉變弱,可能導致造口附近出現術後疝氣,造成腹部突出與不適。統計顯示,術後疝氣的發生率約為20-30%。

 

為什麼腸造口手術患者容易下背痛?

  1. 核心功能下降
  • 腹部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外斜肌)在維持脊柱穩定性中有著關鍵作用。
  • 手術切開腹部肌群,導致核心肌群收縮能力下降,脊柱穩定性變弱使下背部承受過多壓力。研究顯示,腸造口術後患者的核心肌群力量平均下降30%。
  1. 姿勢與運動模式的改變
  • 術後為避免壓迫造口袋,患者可能採取彎腰或偏向健側的姿勢,導致身體重心偏移,增加下背部負擔。
  • 減少活動量會使全身肌力和體力下降,核心肌群進一步弱化。
  1. 疤痕組織對筋膜的限制
  • 手術後形成的疤痕組織可能黏連周圍肌肉和筋膜,影響其正常滑動,限制腰部活動度。此外,代償性動作模式也可能進一步引發下背痛。

 

物理治療可以怎麼幫助您?

針對腸造口術後患者,進行物理治療可有效減輕下背痛。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的狀況制定個別化治療計畫,透過以下方法改善症狀:

  1. 儀器治療
  • 超磁波治療-鬆動腹部沾黏疤痕組織,減少筋膜限制
  • 體外震波治療-治療深層肌肉沾黏,促使組織代謝循環
  1. 徒手治療
  • 肌筋膜放鬆-舒緩因代償而緊繃的肌肉,減少肌肉痙攣
  1. 運動訓練
  • 運動-強化腹部核心肌群,提升腰椎穩定度
  • 功能性動作訓練-重建正確的姿勢和步態,減少下背過度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