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于惠 物理治療師
「媽媽手」,常見於家庭主婦而得名,也可能出現在常需使用手腕之工作,如肉販、廚師…等。疼痛發生於手腕橈側處,主因為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APL)與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EPB)的過度使用,造成腱鞘發炎而疼痛。一般以「Finkelstein’s test」此特殊測試確診之。
但是,有些時候…導致疼痛的根源點(病灶)卻不一定就是在疼痛點本身…
日前,有位程先生走進診間,面露擔憂之色,主述其右手腕橈側處疼痛已久,無法彎曲握拳,甚至影響執筆寫字。
經醫師診斷為媽媽手,因疼痛未見改善,後經轉介到本治療所求診。
我們對個案進行完整的理學評估,檢查各個關節,如頸椎、肩膀以及其他手部關節進行動作測試發現…
1. 右手腕尺側屈曲(wrist ulnar deviation)受限且疼痛。
2. 大拇指掌指關節的屈曲動作受限且疼痛。
3. 大拇指打開的動作(pollicis abduction)有明顯無力感。
經測試評估後,發現放鬆右側胸小肌、前臂屈肌群,可讓手腕和大拇指角度活動增加,同時疼痛感大幅下降,尤以胸小肌效果為佳。
因此確定這位個案手腕疼痛(媽媽手)的根源點便是右邊胸小肌導致的。
在此個案中,評估測試後,媽媽手症狀的根源點竟然不是手腕橈側肌肉,卻是胸小肌!!! 為什麼呢?
依據神經生理學的概念,疼痛代表的其實是一種警示訊號,而身體產生的疼痛也是經過大腦解讀後的結果。
程先生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辦公室打電腦,又姿勢不良,聳肩駝背。長時間靜態的姿勢讓人身體僵緊,鎖在不正確的姿勢下,使身體前側和手臂筋膜鎖緊,就像整隻手被橡皮筋纏得緊緊的,當然會很不舒服囉!
這時候如果沒有找出造成大腦判讀為疼痛的「根源點」,只是反覆處理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的話,則無法有效解決其疼痛。
所以治療重點是找到問題的根源點,改善動作品質,進而讓疼痛消失。
物理治療師是治療疼痛的專家,幫您找出問題的根源點,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