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志謙 物理治療師]
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臺北市北投區振華街42號
脊椎側彎(Scoliosis)在一般的分類上,可以粗分成「S型(雙曲側彎,double major curve)」與「C型(單曲側彎,one major curve)」(如下圖所示),主要是指脊椎(胸椎/腰椎)的排列上,出現彎向一側並合併有脊椎椎體旋轉的現象,並非單純的側向一邊而已。
而側彎是怎麼形成的呢?大部分是從小時候慢慢發展出來的,尤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約1:9),通常是自發性地慢慢形成,不一定有任何明顯的發生原因,此類占所有脊椎側彎比例達八成,而由於創傷或外傷所造成之脊椎側彎約占兩成。
脊椎側彎是一種漸進性(Progressive)狀況,可能會導致骨盆、椎骨及胸腔上的變形。其造成的影響除了外觀外,亦有肌肉之間過緊或過無力的現象,容易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另外,也可能造成脊椎之神經根受到壓迫,出現麻痛或明顯的肌肉無力。若脊椎側彎的情形持續惡化,胸椎受到影響後,會進而使肋骨旋轉、胸廓變形,壓迫心肺及內臟,導致日後心肺功能之問題產生。因此,在脊椎側彎之治療上,必需評估其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
臨床上,多以X光作脊椎側彎角度的判斷(較為準確),若無照過任何影像檢查,徒手觸診(Palpation)的結果也可以作為參考。計算出的側彎角度若小於10度,尚不被定義作脊椎側彎,僅為脊椎不正,多數是因為軀幹的肌肉存在著緊繃和無力這樣的不平衡現象所導致的排列不正。
超過10度,即定義為脊椎側彎。一般來說,小於40度之脊椎側彎,皆可以透過運動治療做到改善!超過40度以上,才會有手術矯正必要性。(當然還是要依每個人的狀況做評斷)
以上是簡短對於脊椎側彎的介紹。而這次的文章,主要是要分大家分享治療脊椎側彎的過程。
六十多歲的賴阿姨長久以來都有胸椎合併腰椎的脊椎側彎的問題,最令她困擾的是胸椎脊椎側彎使得背部外觀上很明顯的不對稱,且由於胸椎影響了肋骨腔,使得胸廓向右背突起(Hump),進而影響到右邊肩膀的功能(包含舉手和穿脫上衣等等),另外久坐的情況下,腰背處也容易有痠痛的現象。本身常常去健身房運動,也有發現偶有呼吸不順容易喘的狀況。
初次評估發現:
- 整體的胸椎都有過度的後凸(Hyperkyphosis),為駝背合併有圓肩(Round shoulder)的姿勢,右邊肩膀較明顯向前移
- 胸椎第5節至第10節(T4-T10)凸向右側,角度約小於30度
- 腰椎第2節至第4節(L2-L4)稍微凸向左側,角度約10度以內
- 胸椎旋轉向左、側彎向左、向後挺起(Extension)的動作較為明顯受限
- 胸椎左側的豎脊肌群(Erector spinae muscles)、右側的棘下肌(Infraspinatus)、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小圓肌(Teres minor)皆較為緊繃,按壓時除了痠痛以外也會出現傳導痛(Referred pain)
- 深呼吸時,右側胸廓活動度(Chest mobility)較少
- 右手肩關節在屈曲(Flexion)、外展(Abduction)、外轉(External rotation)皆受限
總結一下賴阿姨的問題,她的脊椎有明顯的三維空間上排列的異常,並不是單方向的側彎問題而已,另外,也因為胸椎的問題進而影響了肩胛骨的活動,使得右邊的肩關節的活動和肌力表現也會受到影響。
給予賴阿姨的治療內容,除了針對過緊的肌肉作放鬆,以及對於受限的關節面作鬆動術以外,做完這些徒手的矯正,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運動治療,藉由個別化設計的運動,找到需要矯正的根源,才能有效率地將脊椎調整回來。
對賴阿姨而言,首要的目標是調整身體中軸—也就是胸椎和腰椎的脊椎側彎,主要是以逆著脊椎側彎的方向為原則(胸椎由右轉向及側向左並挺起),設計3D空間各方向上都能調整到的個別化運動,目的是訓練較弱的肌群,使雙側之間的肌力可以趨向平衡,進而達成矯正的目的。
另外,也加強了肩胛骨的動作,增加肩胛–胸郭之間的活動度,進而增加整體肩關節的活動範圍以及協調性。
以下為賴阿姨治療運動裡其中幾項的示意圖:
賴阿姨目前已治療六週(每週一次),也在她積極地配合做居家運動下,原本外觀上背部的不對稱彎曲現在已減少許多,而在前腰測試(Adam’s forward bend test)中,肋骨腔的後凸(Hump)也變得明顯較少,僅與左側的肋骨腔高度差不到半個手掌厚度高。
最重要的是,肩膀的活動度也不會有明顯的受限,原本最受影響的穿脫上衣現在也輕鬆許多,更不會有姿勢不正所帶來的外觀問題,偶有呼吸不順的情形也減少很多。
藉由徒手評估和動作檢測
協助您找出問題的根源點
有系統地結合治療和訓練
逐漸找回身體平衡與穩定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諮詢~
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關心您!
聯絡方式以及預約電話:02-2823-5681
參考資料:
- 脊椎側彎病友協會 http://www.scoliosisclub.com/goods.php?no=7
- Negrini S et al. 2011 SOSORT guideline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 Scoliosis. 2012; 7(1):3. doi: 1186/1748-7161-7-3
- Eyvazov K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lumbar curve magnitude and spinal range of mot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7;18: 51. doi: 1186/s12891-017-1423-6
圖示:
圖一:https://18kxerroa80uqzne1b7qmoje-wpengine.netdna-ssl.com/wp-content/uploads/2016/01/CurveTypes.gif
圖二:https://18kxerroa80uqzne1b7qmoje-wpengine.netdna-ssl.com/wp-content/uploads/2016/01/RibHump.gif
圖三:https://www.omicsonline.org/articles-images/epidemiology-Head-positions-patients-6-263-g008.png
圖四:https://images.rxlist.com/images/appictures/scoliosis-s1-facts.jpg
圖六:https://i0.wp.com/coreconcepts.com.sg/wp-content/uploads/2011/11/scoliosi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