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後肌拉傷|腿後肌拉傷!我該怎麼辦?(上)—聽說受傷很難好|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作者:高于惠 物理治療師
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臺北市北投區振華街42號

前陣子來了一位足球員,衝刺的時候大腿出現「啪」一聲並伴隨劇烈疼痛;初時習練國術者的求好心切,壓腿拉筋之後大腿後側一片瘀青。這些都是常見的腿後肌拉傷案例。
腿後肌(hamstrings,或稱「膕繩肌」)受傷是運動場上常見的運動傷害,主因通常為拉傷。在足球員中屬於僅次於膝關節扭傷的常見運動傷害。腿後肌拉傷通常出現在需要快速衝刺、大角度動作或是需要在肌肉短縮位置下劇烈用力的運動,比如足球、籃球、舞者、武術或是角力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腿後肌的位置,顧名思義是在大腿後側,可見下圖一的解剖位置,從坐骨粗隆往脛骨連接,因此腿後肌會同時參與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動作,故而如下圖二的跑步衝刺,以及圖三圖四中屈髖直膝的踢腿動作,都會拉伸到腿後肌。

腿後肌拉傷|腿後肌拉傷!我該怎麼辦?(上)—聽說受傷很難好|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圖一、https://goo.gl/images/fbAPoc) (圖二、https://goo.gl/images/bL4RUz)
腿後肌拉傷|腿後肌拉傷!我該怎麼辦?(上)—聽說受傷很難好|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圖三、https://goo.gl/images/g6Y51N) (圖四、https://goo.gl/images/BX3YkC)

 

腿後肌拉傷有幾種分類方式,主要以嚴重度或者受傷方式分類。
受傷嚴重程度將之分類為三級,分別為

類型 嚴重等級 臨床症狀
一級 輕度,

肌肉纖維些微受損、撕裂

感覺肌肉攣縮緊繃;

肌肉拉伸或收縮時輕微疼痛。

二級 中度,

肌肉纖維受損、部分撕裂

受傷當下立即產生疼痛,肌肉痠痛;

肌肉伸展或用力時明顯疼痛;

受傷後2~3天可能有產生瘀血。

三級 重度,

肌肉纖維完全斷裂

受傷當下立即產生劇痛、無法走路;

受傷處可以摸得到肌肉塊;

受傷後2~3天嚴重瘀血。

如果以受傷機制則可以分為兩種:”sprinting type”以及”stretching type”,在此暫譯為「衝刺型」與「牽拉型」。

其中「衝刺型」是發生於衝刺快跑或者加速的動作過程中,「牽拉型」則是發生於較大角度動作,尤其同時大角度的髖關節屈曲與膝關節伸直(就是把腳踢高高的動作啦~),如踢腿、劈腿動作或足球運動中鏟球、側向滑行等動作[1]。而不同的類型也會影響後續恢復時間。「衝刺型」受傷處多在肌肉組織腱膜(aponeurosis)疼痛範圍會較大且離坐骨粗隆較遠,「牽拉型」則多傷在近端肌腱處,疼痛點較疼痛程度較低。然而根據研究統計結果,「衝刺型」在受傷後可以較快恢復原本狀態並回到運動場上;而肌腱組織的受傷相較於肌肉組織原本就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故「牽拉型」需要比較久的復健期[2]。

 

為什麼「衝刺」會容易受傷呢?

因為此時大跨步需要腿後肌極大的延展度與收縮,而最常發生拉傷的時機在步態分析週期中,腳跟要落地前的擺盪末期、以及後腳即將離地前的站立末期,這兩個階段腿後肌都是在做離心收縮,並且在擺盪期更易受傷,因為此時肌肉拉得更長。[3, 4]

 

最常見的受傷位置是在肌肉肌腱連結處,因為這邊的血流供給比較少,也使得復原之路更加艱難,故而腿後肌拉傷在重回運動場1年之內的復發率高達12~31%,已是將近⅓。復發率如此之高的主因可以歸結為「傷後復健訓練不足」以及「過早重回專項運動」上 [5]。而為什麼這麼容易再次受傷呢?主要是因為受傷之後……

  1. 腿後肌肌力不足:因為受傷以及之後一段時間的休息,使得腿後肌肌力降低,而並未完全訓練到原本的強度;
  2. 疤痕組織使肌肉肌腱連接處的延展度降低
  3. 受傷後造成的生物力學與神經肌肉適應:就是身體習慣受傷狀態忘了原本頭好壯壯的你啦!

 

疤痕組織是受傷組織在癒合的時候所產生,就像我們皮膚破損一樣會留疤。基本上疤痕組織就是從受傷處新長出的結締組織,用以修補部分斷裂受損的地方,不過因為新生組織的材料特性跟原生組織不盡相同,會比原生組織「硬」,因此需要伸展拉筋的動作,但深層的沾黏組織卻是單靠伸展難以解決的,這部份就需要物理治療師幫忙執行徒手治療,以深層結締組織按摩讓受傷過後的組織「變軟」。深層組織的按摩可以破壞疤痕組織造成的沾黏,並且可以協助讓新生組織的排列不「長歪」;再搭配一些筋膜放鬆手法,可以讓後續運動時的動作鏈串聯更加順暢!

 

除了徒手治療加速受傷組織修復以外,為了避免受傷後之神經肌肉適應,想要讓新生組織能慢慢適應往後運動場上高強度活動治療性運動訓練也是必要的。

復健計畫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6]:

  1. 急性期(受傷2~4天):此時主要為控制疼痛、發炎反應,恢復早期動作
  2. 亞急性期:可以開始在不產生腿後肌疼痛的狀況下進行伸展
  3. 組織重塑期:開始進行腿後肌肌力加強,並加上離心收縮訓練。
  4. 功能性階段:開始針對專項運動所需要的動作進行加強,如衝刺等訓練。

一開始在無痛角度下訓練等長收縮,避免破壞正在修復的組織,並加上低強度各角度下之跨步,與腰椎骨盆帶等長收縮訓練。在受傷組織修復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加上腿後肌離心收縮的訓練,藉以加強動態中的動作控制[7]。而過程加上進階的敏捷性訓練軀幹核心穩定訓練菜單可更加降低復發率;另外,加強骨盆軀幹協調與腰椎骨盆帶的神經肌肉控制,也能幫助運動時腿後肌在較佳長度收縮不易再次受傷[8]。

 

參考文獻

  1. Askling, C.M., M. Tengvar, and A. Thorstensson, Acute hamstring injuries in Swedish elite footbal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wo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Br J Sports Med, 2013. 47(15): p. 953-9.
  2. Heiderscheit, B.C., et al., Hamstring strain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and injury prevention.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0. 40(2): p. 67-81.
  3. Thelen, D.G., et al., Simulation of biceps femoris musculotendon mechanics during the swing phase of sprinting.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5. 37(11): p. 1931-8.
  4. Yu, B., et al., Hamstring muscle kinematics and activation during overground sprinting. J Biomech, 2008. 41(15): p. 3121-6.
  5. Schneider-Kolsky, M.E.,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cute hamstring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 2006. 34(6): p. 1008-15.
  6. Worrell, T.W.,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amstring injuries. An approach to treatment and preventative measures. Sports Med, 1994. 17(5): p. 338-45.
  7. S. Brent Brotzman, Robert C. Clinical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3rd Edition, 2011.
  8. Sherry, M.A. and T.M. Best, A comparison of 2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amstring strain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4. 34(3): p. 116-2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