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誤會大了?關於椎間盤突出的四個迷思|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作者:張志謙 物理治療師
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臺北市北投區振華街42

關於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想必大家時有所聞。無論是腰椎的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還是頸椎的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好像常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有這樣的問題,甚至做了復健沒有效果,感覺一定要做手術才能減緩不舒服。於是,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關於椎間盤突出這個情形常有的四個迷思

 

    • 健康無症狀,影像檢查就不會發現有椎間盤突出。

  錯了一篇美國學者於2015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整理了以往33篇的臨床研究,共包含3110位健康人的資料,他們發現在這些無症狀的健康人身上,發現了以下特徵:

  1. 20歲左右的無症狀健康年輕人中,37%有椎間盤退化、30%有椎間盤輕度突出、29%有椎間盤明顯突出、19%有椎間盤纖維環的破裂。
  2. 80歲左右的無症狀健康老年人中,96%有椎間盤退化、84%有椎間盤輕度突出、43%有椎間盤明顯突出、29%有椎間盤纖維環的破裂。

也就是說,健康人如果去做了影像的相關檢查,也有很高的比例是有椎間盤的問題的!但是這些人並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說,症狀與檢查結果並不一定有直接相關(Brinjikji W et al., 2015)

 

椎間盤突出|誤會大了?關於椎間盤突出的四個迷思|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 腰痠背痛或腳麻,都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的。

  錯了腰酸背痛或是腳麻代表的是身體的組織有循環不暢通的情形,這樣的不暢通可能來自於神經被壓迫、關節活動失能卡住、肌筋膜太緊繃或是肌肉無力或過緊等等,甚至有一部份的人的症狀,是由於心理壓力或是情緒造成的!(目前的臨床指引,已經將心理社會因素納入看診時的重點囉!)(Crystian B Oliveira et al., 2018)

所以,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神經壓迫,僅僅是眾多原因的其中一種而已,經由物理治療師評估肌肉骨骼系統的狀況,可以更能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

  以下舉例除了椎間盤以外,可能造成腰酸背痛或是腳麻等等坐骨神經症狀的原因:

  1. 肌筋膜過緊(有激痛點):如淺背線筋膜沾黏
  2. 肌肉過緊或無力:如梨狀肌症候群、腿後肌症候群、臀肌失能
  3. 關節活動失能:如小面關節症候群、薦髂關節失能、不對稱骨盆前傾
  4. 關節穩定度過差:如椎弓滑脫、椎弓解離
  5. 脊椎關節退化:如椎孔狹窄
  6. 心理情緒因子的影響:如交感神經失調、躁鬱症

椎間盤突出|誤會大了?關於椎間盤突出的四個迷思|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 椎間盤突出不會自行恢復或是吸收。

  錯了椎間盤突出是不可能自行復原的嗎?根據一篇中國學者們的統合分析,統整了總共世界各地11篇有關腰部椎間盤突出的文獻,他們發現總平均而言,椎間盤突出之後自體吸收復原的比率高達66.66%其中,英國的平均值比率為82.94%,日本為62.58%,顯示世界各地患者對於椎間盤突出的處理方式與方針,也會影響自體恢復的成效。(Zhong M et al., 2017)

椎間盤突出|誤會大了?關於椎間盤突出的四個迷思|晉熯脊骨物理治療所

  • 手術是根除椎間盤突出症狀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不完全正確很多人為了想要脫離椎間盤突出帶來的痛苦,會很想盡快根除問題,所以就會接受手術治療,如:椎間盤切除、神經根阻斷等等。然而,根據瑞典一篇研究,長期追蹤了370位腰部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後的情形,比較接受手術治療以及非手術治療(包含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等)的差異,他們發現:

  1. 在治療後的六週,手術治療對於降低疼痛不適有較明顯的效果
  2. 在第12週(3個月後)、第52週(13個月後)以及第104週(一年兩個月後)的追蹤,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之間,無論是疼痛狀況或是生活的失能情形,皆沒有明顯差異!

也就是說,雖然手術治療在短期內有較快減低疼痛或不適感的效果,但是就中長期之後來看,非手術治療也和手術治療有同等的療效!物理治療中所包含的所有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都是非手術治療中能夠有效解決椎間盤病症的方式。(Gugliotta M et al., 2016)

  每個人的疼痛和問題雖然可能聽起來相似,實際上的問題根源很有可能大不相同!所以結合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和診斷相當重要~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向我們聯絡哦!


參考資料

  1. Brinjikji W, Luetmer PH, Comstock B, Bresnahan BW, Chen LE, Deyo RA et al.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imaging features of spinal degeneration i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5; 36(4):811-6. doi: 3174/ajnr.A4173.
  2. Oliveira CB, Maher CG, Pinto RZ, Traeger AC, Lin CC, Chenot JF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specifc low back pain in primary care: an updated overview. Eur Spine J 2018; 27(11):2791-2803. doi: 1007/s00586-018-5673-2.
  3. Zhong M, Liu JT, Jiang H, Mo W, Yu PF, Li XC et al.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Meta-Analysis. Pain Physician 2017; 20(1):E45-E52.
  4. Gugliotta M, Costa BR, Dabis E, Theiler R, Jüni P, Reichenbach S et al.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6; 6(12): e012938. doi: 1136/bmjopen-2016-012938.

官網:http://jhspt.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physiotherapy/

LINE:https://line.me/R/ti/p/%40ykm3298z

電話:02-28235681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振華街42號1樓(捷運石牌站2號出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